4/17/2015

Finn Juhl: Free art and free mind





 Finn Juhl(芬尤耳 丹麥語發音較接近芬尤)一生致力於建築、空間、家具與產品等多領域的設計,而將丹麥現代主義(Danish Modern)、斯堪地納維亞設計(Scandinavian Design)推向高峰,在丹麥眾多設計大師之中,他的設計至今已深深地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對於大師一生眾多的設計作品,要解讀Finn Juhl的設計思考,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好好地來討論。別急,就讓我們循序漸進地娓娓道來,今天就先簡單地聊聊這位大師的歷史生平吧!



       1912年的1月30日Finn Juhl在哥本哈根的腓特烈斯貝(Frederiksberg)誕生了,遺憾的是Finn Juhl的母親於產後三天便離開了,因此Finn Juhl的童年是在父親Johannes Juhl嚴厲的管教下與哥哥Erik Juhl相作伴長大,也培養了Finn Juhl成熟、獨立的個性。Finn Juhl從小就對藝術很有熱忱,他曾說在他15.16歲開始便常常泡在美術館裡,像是Royal Museum of Fine Arts(現為丹麥國家美術館Statens Museum for Kunst),也因為他曾一度著迷於古希臘藝術而獲得了Glyptotek美術館(現為新嘉士伯博物館Ny Carlsberg Glyptotek)未達借閱年齡的破例借書許可。

        Finn Juhl從小就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藝術史學家,然而,身為織布商人的父親則否絕了這樣的想法,Finn Juhl後來被他的父親說服而就讀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走上了建築設計之路。Finn Juhl其實早就盤算好了,在皇家藝術學院他更能頻繁地接觸藝術領域。正是因為對於藝術的熱愛,Finn Juhl的設計總有極高的藝術性,或許我們也可以說,Finn Juhl一直在追求屬於他自己的美學,只是藉由不同的媒材和形式來表現罷了。

1930年的Stockholms exhibition影響了北歐地區1940.1950年代的機能主義、國際風格

       1930年Finn Juhl開始在皇家藝術學院就讀,他馬上就為建築深深著迷,Finn Juhl更幸運地獲得以"機能主義(Danish Functionalism)"風格而極富盛名的建築師Kay Fisker的指導,機能主義風格在1930年代深深地影響了當時建築、室內設計與工藝領域風格,也孕育了1960年代的北歐設計風格,Finn Juhl求學時非常積極且好奇,受到Kay Fisker的影響他也去參觀了1930年九月由北歐近代建築始祖Erik Gunnar Asplund等瑞典設計師在瑞典Stockholm盛大舉辦的"Stockholm Exhitibion",這個被視為"Functionalsim"機能主義、"International Style"國際風格/現代主義在北歐第一次對外發表、發跡的建築設計展,深深地對Finn Juhl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934年Finn Juhl開始在知名的丹麥建築師Vilhelm Lauritzen事務所工作,在Vilhelm Lauritzen事務所Finn Juhl工作了11年的這段期間,他參與了Radiohuset (DR丹麥國家廣播電台總部,現為皇家音樂學院使用)、Københavns Lufthavn, Kastrup(CPH,哥本哈根凱斯楚普機場)的建築設計案,除了建築的總體營造設計,Finn Juhl也為建築內的空間及家具做設計規劃,1936年在進行哥本哈根機場設計案時,更讓Finn Juhl體認到藉由使用家具、燈光與色彩等空間內的元素和物件可以更加形塑整個建築空間,這樣的概念給了Finn Juhl很大的影響,也因此讓Finn Juhl決心朝向結合建築、室內空間和家具設計的全能設計師之路前進。

        Finn Juhl究竟是何時開始他的家具設計之路呢?1933年Finn Juhl得到了母親的信託基金,讓他擁有一筆不小的資金可以規劃,於是仍在求學時的Finn Juhl便決定離開家裡在外租屋自立,受到丹麥繪畫之父Nicolai Abildgaard的影響,Finn Juhl也想為自己的家設計家具,爾後在建築事務所工作的這段期間他經由曾在皇家藝術學院唸書的同學Moges Voltelen介紹而結識了木匠Niels Vodder,Finn Juhl委託Niels Vodder幫他做出他所設計的家具,之後便開啟了他們兩個長期的合作關係,自1937年起,Finn Juhl與Niels Vodder一同參與了二十二年的匠師協會年展,Finn Juhl異想天開的設計想法Niels Vodder總是能幫他實現,有了Niels Vodder精湛的工藝技術,讓不是工匠出身的Finn Juhl,在設計家具時更能恣意地揮灑他的美學與想法。

"A chair is not only a piece of design in a room, but a shape and a room in itself" - Finn Juhl

        1937年 Finn Juhl 與他第一任妻子Inge-Marie Skaarup結婚了,而Finn Juhl於Charlottenlund (位於哥本哈根北方)的一座滿佈森林的公園附近建造一座屬於他自己的家,這棟房子於1942年才完工,Finn Juhl親自設計家中的每個細節,從建築、室內空間規劃到家具設計一手包辦,而這間房子也是Finn Juhl體現自己對於空間設計「from the inside and out」的中心思想,他認為設計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從使用者的生活機能性著手再放大至空間規劃進而建構出建築整體,家具們形成了空間,而各個空間則建構出建築,這樣的設計思想也反映了當時丹麥機能主義(Danish Functionalism)的盛行,Finn Juhl把他的家當作自己想法的實驗場所,剛設計好的作品就先拿來放在家裡感覺一下,Finn Juhl在這裡慢慢地建構了自己的理想與風格,想要了解Finn Juhl的設計,凝聚其畢生設計精華的地方就是他的住家。

        同樣也是1937年,Finn Juhl與Niels Vodder開始合作參與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協會年展(Copenhagen Cabinet-maker's Guild Exhibitions),Finn Juhl初期參與年展的椅子作品多以布面/皮面包覆為主,會這樣的設計除了讓Finn Juhl可以展現他對於有機、藝術型態的曲線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Finn Juhl並未受到正統的家具設計/製作訓練,對於椅子結構的問題仍無法掌握的很好,故設計上則顯得比較保守,但在Niels Vodder對於結構技術專業的強力後盾下,Finn Juhl才徹底解放他的才華。Finn Juhl與Niels Vodder約20年的合作歲月(1937-1957),他們共同推出了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家具設計,也讓Finn Juhl從年輕的設計師菜鳥一躍成為最能代表丹麥設計的設計大師。

Niels Vodder (1892-1982)的技術精湛無庸置疑,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總能從Finn Juhl的手稿中了解Finn Juhl的想法,他們完美的合作關係讓Finn Juhl更能放手發揮他的才華。

        1938年Finn Juhl嘗試將"the carried and the carrying elements"被承載(座面)與承載(椅框)兩者關係做分離,也就是把座面與椅子整體框架完全分開的設計想法,當年的哥本哈根年展展出了名為Grasshopper chair是Finn Juhl第一次的呈現,然而這張椅子的線條與比例顯得有點不完整,因而並未受到好評。1940年Finn Juhl 設計了Pelican Chair(鵜鶘椅),靈感來自於展翅的鵜鶘鳥,將自由奔放的動物曲線放入到家具設計中,如飛鳥般的雕塑線條可以看出Finn Juhl受當時Free Art藝術風潮的影響。Finn Juhl本身就是個藝術愛好者,也收藏了許多藝術品如Jean Arp, Henry Moore, Alberto Giacometti, Erik Thommesen...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而在Finn Juhl的設計中我們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深受他們的影響。雖然在當時鵜鶘椅並未受到好評但現今看來鵜鶘椅仍是件非常當代、前衛的作品,它絲毫不退流行且總可以擺放在任何空間中都顯得自然而有趣,Finn Juhl獨特且卓越的的品味與眼光。1941年Finn Juhl再推出了後來被稱為The Poet 的41號沙發,同樣也是非常自由型態的有機曲線,這件沙發與1943年和1945年在匠師協會年展展出的沙發外型都相去不遠,由此可見Finn Juhl早期的作品皆不斷在修飾有機曲線的造形,其中被稱為Poet sofa乃是1945年展出的版本後來送給Niels Vodder女兒Kirsten Vodder夫婦新婚使用,爾後才由漫畫家Jørgen Mogensen以Kirsten Vodder夫婦一家的生活背景而創作的 “詩人與他的愛妻(Poeten og Lillemor)”漫畫將這件作品畫入其中而得名。

        1944年Finn Juhl決定嘗試設計與以忘較不同概念的椅子,不再使用厚重的皮革、布料來包覆椅子,而是純粹地將木頭框架展現在外做為主體,但卻帶入他最喜愛的有機曲線,這張作品 - 44號椅因其具骨感的線條特色而被稱為the bone chair,44號椅在哥本哈根匠師協會年展發表後總共僅製作了12張,但這張椅子卻是Finn Juhl本人聲稱他最喜愛的一張作品。現在再來看這件作品可以發現他與另一位北歐四大巨匠Hans J. Wegner於1949年設計的經典作品 - The Round chair有幾分神似,Wegner參考了明式圈椅的結構,而Finn Juhl則說是以1930年代的藝術而給他的靈感。兩張椅子結構都是使用圈背與扶手、腳架連結的方式接合,然而44號椅比起the chair尺寸上更為嬌小玲瓏,造型也較優美柔順,這件作品完全展示了Finn Juhl造形簡化、柔美彷彿雕塑品的設計美學。




       1945年Finn Juhl離開了Vilhelm Lauritzen的事務所,在丹麥的新港(Nyhavn)成立了他的工作室,並在母校的室內設計學院擔任講師教書開始了他獨立設計師的生涯。同年他在匠師協會年展上推出了45號扶手椅,這件被織田教授封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扶手椅作品,Finn Juhl延續了1938年Grassshopper椅子的設計想法 - 將座面與椅框分離,並調整了整體的線條與比例,讓椅子呈現如漂浮般的姿態變得更優雅且輕巧,椅框橫桿延續了44號椅V型斜接,讓整張椅子呈現出難以忽視的雕塑美感,這件作品成為了Finn Juhl最經典的作品之一,也讓Finn Juhl逐漸受到矚目。1949年的哥本哈根年展Finn Juhl推出了Chieftain chair(酋長椅)與Egyptian Chair(埃及椅),Finn Juhl再次展現了他對於藝術的喜愛如何影響在他的設計上,他參考了古埃及椅子的曲線和元素並放入到他的設計中,其中Chieftain chair更以非洲部落盾牌、馬鞍的印象做設計元素,除了外觀豪邁霸氣之外,細節的處理也依舊細膩而優美,扶手與椅背的的弧形曲線,漂浮感的坐面設計以及懸吊般的坐框結構,讓這麼大的酋長椅在視覺上卻不致顯得太過陽剛,龐大的坐面讓乘坐者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坐在椅子上,這張椅子體現了Finn Juhl揉合各種藝術元素與他獨特的結構設計,堪稱是他的代表作,讓世人看到他的才華,也讓Finn Juhl開始走向國際。

酋長椅在匠師協會年展一亮相便引來眾人的注意,除了丹麥國王Frederik IX 弗雷德里克九世試座與之合影之外,丹麥首相Jems Otto Krag 也跟著去體驗並示範了酋長椅的"標準"坐姿之ㄧ

        除了貫注心力在家具之外,Finn Juhl也持續地著手其他建築空間和展覽策劃與設計。1948年MOMA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總監Edgar Kaufmann Jr.慕名前來北歐進行深入的探訪之旅,他親自前往匠師協會年展現場而為Finn Juhl的作品驚艷,隔年美國室內設計雜誌'Interior"更大篇幅報導匠師協會年展,讓斯堪地那維亞火速在美國與全世界竄紅,Finn Juhl也因此活躍於國際場合中,時間進入到1950年代,可說是Finn Juhl一生中最繁忙的時代,1951年 Edgar Kaufmann Jr.邀請Finn Juhl成為"Good Design"的策展人,兩人後來成了知心好友,Edgar Kaufmann Jr.為Finn Juhl提供了很多的國際機會,讓Finn Juhl可以大展身手進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1950年Finn Juhl被邀請為聯合國的託管理事會會議廳(The Trusteeship Council chamber)設計內部空間,在當時聯合國紐約總部剛建設完成,其中的三個會議廳The Trusteeship Council、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議廳The Economic Council和安全理事會議廳The Security Council分別由聯合國與北歐三國丹麥、瑞典和挪威政府合作設計,每個國家都與國內當時最出色的設計師來操刀設計,而丹麥則選擇了在當時年僅38歲的Finn Juhl,Finn Juhl也非常把握這個機會,1952年會議廳完工獲得一致的好評,讓Finn Juhl享譽國際。



        隨著 Finn Juhl奔走於國際之間,對於家具設計的想法也不再僅是參加匠師年展推出比較實驗性的作品為主,1951年Finn Juhl率先與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Baker公司合作開始生產他的家具設計,也開啟了丹麥設計在國際間合作生產的關係。1950年Finn Juhl也與Bovirke公司合作為其設計量產化的家具,像是1954年設計的BO-59(Fireplace chair),就是以45號椅為參考而設計的量產版本;另一張餐椅BO-72也是延續了早前公開的46號椅設計。1953年Finn Juhl也與France & Daverkosen公司合作 (後改為France &son 1964年轉賣給CADO),雖然量產規模的設計相對地限制了Finn Juhl作品的自由度,但當年推出的FD-133 "Spade Chair"技術性地突破柚木量產上的限制,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張量產柚木材質的家具設計,讓Finn Juhl最喜歡的柚木可以穩定地量產讓大家都使用得到。


1953年發表了FD-133 也被稱作"Spade chair"(鏟子椅),因為他扶手的曲線與鏟子的把手相像而得名,也於隔年米蘭三年展展出。


 
       1960年代Finn Juhl更致力於將丹麥設計推廣到國際上,藉由展覽及空間設計,在國際各地籌劃了許多重要的大型展覽如在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The Arts of Denmark”展覽;於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展出”Two Centuries of Danish Design”,稍候以”A Century of Danish Design”為名移師至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的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Kelvingrove Museum)和曼徹斯特的惠特沃茲畫廊(Whitworth Art Gallery)展出,此外Finn Juhl也繁忙於其他國際室內空間設計案如美國華盛頓的丹麥大使館和米蘭三年展 等重要展覽。Finn Juhl一生在丹麥、美國、義大利、德國、英國、澳洲等地策劃超過六十場大小展覽,讓全世界看到丹麥、北歐設計的能量與才華,Finn Juhl儼然成為丹麥現代設計的推手,而被稱為丹麥現代設計之父"The Father of Danish Design"。



Finn Juhl參與1951.1954年米蘭三年展的展示空間設計與其作品展出

        1970年代隨著工業量產的普遍以及玻璃纖維、塑膠材質與其他科技技術的發展,義大利、芬蘭家具設計成為主流而獲得大眾的歡迎,Finn Juhl設計突然變成了過去式,然而也獲得了他寧靜恬適的晚年生活,他與他的摯友Edgar Kaufmann Jr.時常相約度假,過著自在愜意的退休生活,1989 年5月Finn Juhl逝世,他的家與其一生的家具作品設計皆由他第二任妻子 Hanne Wilhelm Hansen 持有,Wilhelm Hansen女士在Finn Juhl逝世後仍致力於發揚Finn Juhl的作品與精神。2003 年Wilhelm Hansen女士逝世,他在逝世前將Finn Juhl高達兩千多件的手稿全數捐贈給丹麥藝術與設計博物館(Danish Design Museum),並成立了芬尤獎Finn Juhl Prize,以獎勵在建築、家具設計上有傑出貢獻的人士,而Finn Juhl的家在其遺孀Wilhelm Hansen女士妥善的保存之下,保留屋內所有Finn Juhl原始的陳列與設計並轉賣給 Birgit Lyngbye Pedersen,後來Pedersen女士再將之轉捐贈給臨近的 Ordrupgaard Art Museum (奧德羅普格園林博物館)營運,而成為博物館展區之一,讓大眾可以入內參觀。


Finn Juhl & Onecollection





  
       1998年Wilhelm Hansen女士為了即將在Munkerphus Art Museum舉辦的展覽而委託一間事業正蒸蒸日上的丹麥家具公司Hansen & Sørensen A/S重新製作Finn Juhl 的Model-57 sofa,其成品的完成度讓Wilhelm Hansen頗為好感,而後接連授權Hansen & Sørensen公司製作其他Finn Juhl的作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往來合作,她於2001年放心地將Finn Juhl所有作品的生產權授權給改名為Onecollection的Hansen & Sørensen,讓Finn Juhl的作品終於獲得傳承而得以繼續生產出來與大家見面 ,Onecollection公司也致力於將Finn Juhl的經典作品原汁原味地重現,像是鵜鶘椅(Pelican chair)、44號椅都因為當時生產的數量極為稀少而難以重新製作,其中,鵜鶘椅更是因為數量極為稀少且沒有設計圖可以參考重製,Onecollection找上了椅子研究權威的織田憲嗣教授慷慨出借實品供Onecollection以破壞性的方式對鵜鶘椅進行細部的測量與分析,2001年Onecollection成功地將鵜鶘椅重現,讓全世界又再一次地為Finn Juhl的設計而驚豔,我們也能期待Onecollection繼續將Finn Juhl精采的作品們一一重現。




        Finn Juhl的設計在當時總令人眼睛一亮,之前我們曾為"北歐四大巨匠"的四位設計師做過討論,Finn Juhl究竟算不算是其中之一?這樣的問題本身就延伸了更多的話題,端看你想要用哪種角度去看~ 在他們都是學生的時代1930年代,Kaare Klint在家具設計的理念為丹麥設計紮下了最穩固的基礎,其對於擁抱古典與再設計的理念反映在許多設計師的作品上,這可以在Børge Mogensen、Poul Kjærholm和Hans Wegner中看出其影響,然而Finn Juhl建築背景出身也從未接受過工匠訓練更沒有接受過Klint的教學方式(當然年紀長他們快一輪同樣也是建築背景出身的Arne Jacobsen則要用另外一種角度來討論了),在設計的想法上,Finn Juhl其實也某種程度的與之相似,Finn Juhl對於藝術的愛好使其能從古典藝術中汲取靈感,如Art Deco和當代的Free Art中取其表現性的有機曲線特色而放入到他的設計想法中,另一方面Bauhaus的結構設計也影響了Finn Juhl在椅框與椅面分離的設計想法,這也算是Finn Juhl懷抱傳統古典進而放入到自己的設計之中,但在表現上比起Klint學派顯得更為藝術性且自由,或許就是因為他沒有受到Klint測量、分析、解構再重新設計這樣實務性的訓練方法,所以他在設計上更能純粹地追求造形的曲線美感,展現他的藝術才華。但另一方面,Finn Juhl對於建築領域中功能主義的思考模式並沒有因此捨棄,除了家具設計一定要好坐舒適的要求之外,空間的機能使用與家具更要能相呼應,因此他總能在空間與家具之間取得合諧舒適的關係,也是為什麼他的家被奉為"丹麥設計黃金時期的總合"至今仍能影響眾人。

        一顆自由的心可以讓你恣意揮灑才華之外,更要有務實的態度去讓每個設計能盡其完美,這樣的精神成就了Finn Juhl的不凡,也讓我們看見了大師的風範。Finn Juhl前衛獨特的造形、表現手法和家具結構演繹了丹麥設計黃金時期,而他獨到的眼光讓他在當時的創舉最後都成為了時代的趨勢與潮流,更重要的是他謙卑隨和的智慧,或許他的設計在他晚年已不再流行,但他並不因此灰心,因為他知道他的設計能量可以繼續撼動無數人的心。當然,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One shouldn’t despair over the fact that some of the developments one has hoped for were never produced but only became a beginning. Perhaps they will be revived some day in the future if necessary or reasonable, when the time is ripe.” -Finn Juhl

沒有留言: